您的位置:
>碧丽时尚网 >教育资讯 >正文

《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新书座谈会在京召开

碧丽时尚网 | 发布: 2016-09-18 08:57 | 来源:

  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教育文化创新研讨会暨《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新书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会议围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世元撰写的《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新著展开研讨交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张东娇、李春密、余清臣,人民日报政文部副主任袁新文,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中国教育报编委时晓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栾学东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与会。

  座谈会中,王世元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该书的创作缘起及过程。王世元表示,人类教育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目前的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是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总感觉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很多学生依然生活在学业压力的痛苦之中。立足于自己从农村到城市、从学前到高中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广泛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王世元提出,人的发展不能只是知识的发展,知识仅是智慧和能力的副产品。而就教育的发展而言,不能就教育而论教育,教育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基于作者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在这本书中,王世元绘制出了他理想中的教育蓝图,是其教育思考的集中体现与创新成果。

  交流研讨中,顾明远教授回忆起了自己当年写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时候的心路历程,对于王世元的写作能力与作品质量表示高度肯定。顾明远认为,《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能够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教育,非常具有建设性。教育受文化的影响很大,中国教育的很多问题,实质上是一些文化问题的反映,我们当前要反思教育,就是要反思功利化教育的危害,真正做到尊重人类、尊重人性。

  石中英教授指出,《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这本书能够脱离了一般的经验研究,探讨问题发生的内在机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目前,中国孩子非常害怕失败。其实,失败本身并不可怕,他们害怕的是失败之后的同学嘲笑、老师责怪及父母冷落。从这里面,我们看出中国社会对失败很不宽容,这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大缺陷。孩子只能看到比较的结果,而看不到真实的自己。当然,中国教育文化也有优势,它讲究勤学、苦学,讲究为人师表,讲究经师和人师的结合。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在教育改革中坚持文化自信。

  李永生主任认为,这本书不仅着力于批判,更着力于建构。论述中充满了哲学思辨的味道,不满足于对理想教育文化的规范性表达,而对理想教育文化得以建立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深度探索,对于教育文化的人性基础进行了系统论述,研究了生命的本性、人类的本性、人类本性与教育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这给予人很大的思想启迪,告诉我们:教育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很大的惯性,对人的影响是深刻且潜在的。

  张东娇教授认为,这本书视角很宽,具有很强的历史代入感。此外,作者很用情,也特别务实。他在写作过程中善于使用、创造和梳理概念,做到了建设主义和历史主义相结合。本书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企图到实践的写作思路,但是有一个疑问: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我们有必要找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然后再去批判。

  人民日报政文部副主任袁新文强调,这本书非常适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行政工作者阅读,这也是对他们工作的一个很好的示范。王世元具有较强的教育批判思维,能够深入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在信息高度发达、资讯时刻爆炸的今天,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但是“哪些地方要变,哪些地方不变”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改革,就要找根本的东西,这个本原就是人的本性。王世元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基础,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启迪。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姜继为认为,这本书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同于技术性著作和教材性书本,具有深厚的文化份量和思想内涵。王世元主任讨论教育文化和人性问题,能够抓住教育要害,提出好的建议。目前,我们的学校组织实际上是“克隆”党政文化,具有很强的管制性,是很需要改良的。从这个角度看,《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值得肯定。

  李春密教授是王世元的老同学,他肯定了王世元主任浓厚的教育情怀,认为其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是很多教育理论工作者所缺乏的宝贵财富。教育是培养人的,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核心素养,都是为人的发展。王世元紧紧围绕人性问题、文化问题对当下教育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理想教育文化的构建方法。这得益于其经验的积累,还有理性的思考。

  时晓玲女士表示,人性基础是看待教育一个很好的视角。现在的教育,对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往往忽略,造成人性的扭曲和变态。王世元能够将他对教育的现实困顿转向对文化的思索和对人性的探讨,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余清臣副教授指出,这本书是在用全新的视角阐述教育问题,开拓了一种性格鲜明的跨界研究,非常具有启发性。他表示,这是一本强调原理和体系构建的著作,期待后面能出一本姊妹书,运用这种理论去解释常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专家学者怀着对教育的关切之心,交流着关于“教育文化”的见解,这里面,有欣喜,也有忧虑;有事实,也有建议。伴随着与会人员对王世元新书顺利出版发行的祝福,以及对“让教育回归人性”的深切渴望,座谈会圆满结束。

特别推荐

热点图文